新闻动态
看见孩子,读懂自己
日期:2021-05-31 15:27:49 作者:张立

——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第十三讲

生命最根本的需求,是渴望被看见。每个孩子都渴望父母能真正看见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真实需求,父母的关爱和理解,胜过一切道理和教化。作为家长,不仅要看见孩子外在的行为,更要看见孩子内在的感受。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也能够在看见孩子的过程中,读懂自己。所以,好的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孩子的相互滋养、相互成就。那什么是看见孩子?该从哪些方面去看见孩子?看见孩子与读懂自己有怎样密切的关系?

53020点整,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第十三讲——看见孩子,读懂自己,邀请贺岭峰老师从专业的视角解读如何看懂孩子,带领家长们走进孩子的内心,寻觅“看见孩子,读懂自己”的答案。

中一班郭文辰家长:通过今天直播课的学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让我们父母更加需要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1、看见孩子的日常生活,将孩子上学当成上班,孩子是最早上班的员工,每天都要进行PK考核 ,孩子放学后,还要加班写作业,好不容易周末放假了,还要去另一家公司加班,补习班,还没有薪资,这种工作至少要持续12年,孩子太辛苦了。2、要看见孩子的内心,情绪状态,孩子每天都在学习,家长,老师,社会环境时不时的收到批评比较多,孩子自信心会越来越少,要多肯定孩子,赞扬他,增加孩子的热情,自信等。3、多关心孩子的目光和表情,不要过多关心作业,成绩,让孩子目光明亮起来,表情丰富起来。4、不要把自己的遗憾转接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学习一些优秀的传承精神,多带孩子去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景点,事物,一边玩耍,一边培养好的价值观和兴趣。5、看到孩子的天赋,使命,兴趣,特长,不要强加给孩子我们的意愿,要让孩子自己健康的成长,发现他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要鼓励和支持他,让他充满力量,让他成为喜欢的自己。作为家长,我们要多学习,多请教,与时俱进,与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身体和心里都健康的成长!


中二班陆昕媛家长: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哭闹、发脾气、任性和急躁,常常感觉心烦。可是作为家长静下心来细想下,难道我们大人就没有这样的一些负面情绪吗?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要让孩子明白,即便是生气、伤心、急躁这些负面情绪,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这本身不是一件“错”事。你若想要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就一定要允许孩子把他的各种情绪都自然地表达出来!你越能够坦然地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越容易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变得积极乐观。


中三班姚芯玥家长:管教孩子的初衷是为了教育,改善和保护孩子,目的是引导他们,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如果管教孩子是出于爱孩子,那么我们在管教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应该是爱,而不是愤怒;管教的过程中绝对不能伤害或者羞辱孩子。

中四班陈俊廷家长: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在家庭教育孩子时有了更多的参考,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沟通,理解一些孩子们的行为所表达的意思,及处理方法等。良好的亲子关系很重要,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大人自我成长的过程。家长要学会看到、听到、感受到孩子们的需要,就能更好地去陪伴和支持。

中五班周宸勋家长:子女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想要读懂孩子,首先就要了解自己。后天环境对孩子行为的养成尤为重要,成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之中,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成功的教育与父母层次和眼界有直接关联。个性类似自己的孩子,往往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宠爱,但却未必真的能够成功。只有读懂自己的性格到底有哪些缺陷,哪些优势,才能因材施教。读懂子女的本意,是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了解子女,更是要家长明白自己的优劣长短。教育孩子不要一味的责怪,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去发现孩子隐藏的天分,才是生命真正的答案。

中六班胡思乐家长: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从表情,目光,情绪里发现孩子的问题通过视频学到很多新的专业知识。

 大一班乔世荣家长:看见孩子:通过这次讲座收获颇多,了解了作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有权利知道家里的大小事务,让孩子知道他也是重要的成员,激发孩子的责任心。读懂自己:好的家长胜过好的老师,家长应该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孩子是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努力上进的父母,成为别人家孩子眼中的爸妈。


大二班程皓择家长:“读懂自己,了解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养成,家庭环境取决定性的因素;孩子的成长更多的在于兴趣的发现,引导,培养;而不是一味的强加我们大人的想法

大三班何宇哲家长:陪伴的意义在于沟通,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是陪伴的目的,沟通也是了解孩子思维方式与三观的有效方式,通过沟通,可以让不同的两代人的观念碰撞进行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包容,学会感受他们与成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三观世界。孩子生活的社会环境已经不是唯父母令而从之的年代了,作为家庭的一员,孩子在家庭中应该有和父母平等的地位。把孩子当成服从的工具,什么事情都是父母说了算,会使孩子丧失被尊重的权利,也会让父母和孩子产生隔阂。关系到孩子的事,孩子能自己决定的请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孩子不能决定的事要用商量的口气征求孩子的意见。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愿意对你讲真话,才敢对你讲心里话。

大四班唐恒睿家长:“孩子是我们养育结果的承担者,无论出现任何情况,都是养育出现的问题。”“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贺教授频频分享金句,让我对读懂孩子问题,以及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考虑。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当我面对孩子做错事或者学习态度不端正时,我的脾气往往克制不住,就像老师说的我把关注点聚焦在事件上,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情绪,这完全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我要学会发现孩子的专长,培养他热爱生活,也要更好的读懂自己,去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陪伴好孩子来一起“经营”我们的美好时光。


大五班杨雾淞家长:看见孩子,尊重孩子,不把自己作为父母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不是什么都不懂。他不仅有开心,有笑的权利,也有生气的权利,有发脾气的权利,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孩子共情,跟孩子站在一起,看见孩子的需求,给他提供一个永远可以依靠的家。养孩子是一个过程,遇事不慌,多想点办法,少发一点脾气,多点耐心,少点指责,不要拔苗助长,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静待花开,需要父母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能够陪伴孩子!


大六班邵梓潼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特长能力还是需要因材施教的,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天赋,作为这一时代的学习教育型父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身上的不闪光点,首先要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再者引导孩子积极向上,逐步提高全面型成长进步!看见孩子,读懂自己。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不要把自己的私心强加于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成长规律,我们家长要做的是加长它的长处。每个阶段孩子的发展规律也不同,家长应该及时定位,做好自己该做的,将孩子视为家庭一员认真沟通,学业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培养。

 大七班张赫家长:看见孩子:通过这次讲座收获颇多,了解了作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有权利知道家里的大小事务,让孩子知道他也是重要的成员,激发孩子的责任心。  读懂自己:好的家长胜过好的老师,家长应该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孩子是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努力上进的父母,成为别人家孩子眼中的爸妈。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特点不同,采用的教育方法也不能完全相同。就让我们家校携手,修正自己的陪伴方式,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就属于他们的幸福人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