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幼儿园中四班 程硕妈妈
我家宝宝叫程硕,今年3岁了,刚适应了幼儿园小班的生活,上幼儿园之前白天主要由奶奶负责看护照顾。作为父母的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再加上老人格外的疼爱和宠溺,造成孩子身上出现各种坏习惯。比如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不懂得分享,不够懂礼貌,没有自我安全意识等。而我们作为家长也知道,孩子终归是孩子,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不加以引导培育就很容易东歪西倒、难以成材,但凡是小孩,身上总有些性格和行为上的缺点,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帮助孩子走回正确的道路上。其实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要找到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教材并不容易,还需要生活中不断观察,找到最适合自己宝宝的那个方法。
孩子的不懂分享,主要原因还在于家庭环境的宠溺,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宝宝转,难免导致宝宝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案例:在公园玩耍时,看到别的小朋友带的玩具很想玩,小朋友把自己玩具给他玩了,但他却不想把自己手里的玩具分享给其它小朋友玩。凡是属于自己的东西都不愿意分享。
近期,在陪伴孩子玩耍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特别热衷于角色游戏,下班回到家后,会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我们来玩游戏吧,然后他会跟你讲游戏设定是怎样的情节,把谁来扮演的什么角色都一一分配好,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来玩动画片中看到的小片段或者幼儿园听到的故事片段。
游戏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针对我观察到的宝宝对于角色游戏的热衷,于是想到将教育渗透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教孩子道理,让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学习成长,不断完善进步。针对上述案例:我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角色游戏,游戏情节很简单:
人物:奇奇、妙妙(宝宝平时很喜欢宝宝巴士,所以采用)
道具:家里的玩具娃娃作为游戏角色、积木、磁力片等搭成小房子。
配音:宝宝为奇奇配音,妈妈为妙妙配音。
情节:妙妙今天带了很多好吃的到奇奇家里做客,到门前要先敲门,我说“咚咚咚”,宝宝会有模有样得问:“是谁啊?”“我是妙妙”,然后他会打开搭的小房子的门。(敲门环节他很喜欢,还衍生出很多坏人敲门的游戏,可以进行自身安全教育),然后妙妙会跟奇奇共同分享她带来的好吃的,这时我会趁机问宝宝:妙妙把好吃的分享给奇奇吃,奇奇是不是很开心?他会点点头,说“嗯”,继续问:“那你要不要把奇奇好玩的玩具分享给妙妙呢?妙妙也一定会很开心的,对不对?”他会赞同的点头。接下来,我会趁机结合平时生活中的场景,对他进行耐心的劝说,给他讲道理。此时的他也会认真的听讲。
多几遍游戏玩下来,现在外出玩耍的时候,如果碰到别的小朋友想要玩他的玩具,他已经不再会嘶喊哭闹着不给,而会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一起玩。这就说明在角色游戏中给孩子讲道理是有效果的。角色游戏对孩子的某些发展相对于单纯说教是无法取代的。在角色游戏中,宝宝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浓厚。角色游戏中宝宝可以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情节,练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也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处理,锻炼他的应变能力,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这对将来踏上社会也会是个很有效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