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日期:2018-12-19 15:51:14 作者:江海幼儿园

一、信息化教学能优化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是幼儿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幼儿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有99%的幼儿喜欢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原因主要来自信息化计算机的诸多功能,如悦耳动听的音乐、形象生动的动画、丰富多彩的视觉冲击和流畅清晰的画面等等,这些特点十分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自然增加了教学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信息化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物象具体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大脑潜意识,催生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学习。

    如《小小蒙古人》活动中,通过课件介绍幼儿看到了蒙古族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地方特产;悠扬的曲子,欢快的舞蹈、奔马、服饰,吸引幼儿步入了异族风光的情境中,他们像看动画片一样专注,热情,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挂图教学,在短时间内向幼儿注入了大量信息的不当方法。通过高精度显示声象效果和逼真动人的动画画面,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使幼儿获得了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从而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信息化在各领域中的运用

  1、信息化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的科学教育主要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从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由于幼儿生活范围、经验有限,他们的思维又具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幼儿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往往是单一的。因此,在进行一些比较抽象的科学学习时,幼儿往往是一知半解。而信息化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将大千世界的物质变化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幼儿眼前。

如《黄豆爷爷找宝宝》活动中,通过信息化课件的演示,以许多豆制品给黄豆爷爷过生日为主题,让幼儿了解到豆制品的种类。其中一些重难点通过图表、动画的方式,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声情并茂,图文结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将相互联系、变化无穷的科学知识形象地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幼儿,可以在扩展经验的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2、信息化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化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话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的交流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挖土机找水喝》是个讲述活动,描写了小挖土机找水喝的过程。由于年龄的关系,幼儿对挖土机缺乏感性的认识,如果只是一张张的图片,幼儿没有那种感性经验,对于挖土机的心情是无法表达的。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制作了课件,把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生动的形象、丰富写实的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理解力,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发展了语言逻辑思维。

  3、信息化在健康教学中的运用

健康往往是教师不被重视的领域,信息化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可以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和综合处理,使其使用更为方便。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还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力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