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美好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因素,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幼儿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在活动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调解活动气氛,创设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智趣园”,就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活动的气氛更加的活跃。例如,我在上故事《好听的歌》这次学习活动中,我运用了智趣园里的跟我学中的《好听的歌》的课件,宝宝们看到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动画,他们喜欢极了,各个目不转睛。宝宝们一下子就记住了小动物唱的好听的歌,有的还跟着课件的声音一起学着故事《好听的歌》。运用智趣园中的课件,它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会变幻的小动物形象,及他们唱的好听的歌,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这远比教师点着图片讲故事效果要生动有趣,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的学习,让幼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二、通过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件主体形象直观,画面生动,富有童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对抽象事物要领概念直观印象,容易记忆掌握。但在教学中,还有些重难点往往不易突破,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幼儿接受的教学手段,达到知识的迁移。而多媒体课件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破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上《会唱歌的汽车》这个活动中,这节学习活动的一个重点是各种汽车发出的声音。有的汽车的声音不是宝宝们常见的,他们没有听到过这些汽车的声音,也没看到过这些汽车。因此,我运用了智趣园中的百宝箱中有关汽车的声音这个资源,让宝宝们边看汽车的图片,边听听汽车发出的声音,既形象又生动,使幼儿通过听觉与视觉更真实地体验各种汽车发出的声音。
三、能更广泛地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决不是要束缚幼儿的思维空间,相反,是要去鼓励他们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也就是求异思维。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培养创新精神。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手段就是多媒体的运用。例如在《送大乌龟回家》这次活动中,宝宝们通过智趣园中跟我学的《送大乌龟回家》看到了小动物送大乌龟回家的过程,通过这些活动的画面,学生们不但了解、掌握了这个故事,还萌发了新的想法。有个宝宝说:“老师,我觉得大乌龟不一定要小动物们帮助的,因为我在自然叫看到过大乌龟翻跟斗的,而且它一下子就翻过来了,这样它就可以自己回家了。”当时,老师和宝宝们都对他十分佩服,都说它的本领真大,观察的真仔细。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对拓展孩子的思维确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