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新教育技术多媒体因自身具有的优越性而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其传输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线型方式,以全方位方式进行,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性强、时空宽广等特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语言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作用。
第一,使多种信息同时呈现,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幼儿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注意力最能集中。而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合于一身,融视、听、动觉于一体,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第二,营造动态情境,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落落大方;有的沉默少语,胆怯害羞,见外人不说话。这样整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均衡,如果在语言活动中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的图片等简单的教具,就不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为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第三,突破文学作品教学的难点,渲染欣赏气氛,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在语言活动中,欣赏优美的儿童诗和朗朗上口的儿歌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这些语言材料的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语感能力。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诗歌和儿歌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也就很难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想象,形成鲜明的画面,语感的培养受到了限制。而运用课件,则能以文字、声音、动画三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
第四,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直接将知识、经验或答案告诉给幼儿,不再是拿出操作结果向幼儿讲解,而是通过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或学习别人是如何获得知识或经验的。因此,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创造力也是值得挖掘开拓的。运用信息技术完全可以为幼儿构建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激发幼儿运用语言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