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我家的两个宝贝是一对龙凤胎,现在他们马上6周岁啦,姐姐弟弟之间只相差一分钟,就是这一分钟造就了很多的不同。因为是姐姐,有些时候在成人心中,尤其是祖辈心中不免有些固定心态要让姐姐谦让弟弟,有时候谦让的没有原则,有些时候作为母亲的我,不免会在心中替女儿鸣不平。女儿在成长中发育的较快些,有些时候有些场合她确实是要比弟弟突出许多。对于慢一拍的弟弟,我们也会看到他很多的惊喜之处。
弟弟的故事:会感恩的小儿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父母强势些的,孩子往往会弱势些。操心太多的妈妈带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更弱。我以为恰恰是父母对孩子过分的不求回报的爱,使得父母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正当要求,同时也滋长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阻碍了孩子的个人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时会扮演一个弱势的妈妈向宝宝“索取”爱。
一次,晚饭后,我们全家坐在沙发上吃水果。儿子看到有他喜欢吃的西瓜,立刻伸出手把一盆西瓜放到自己的面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让其他人吃。我就对他说:“昊昊,妈妈买西瓜给你吃是因为妈妈爱你,你也要学会爱妈妈呀!有好东西要先给爷爷奶奶吃,然后给爸爸妈妈吃,最后再自己吃,要学会尊重长辈。”我话刚说完。奶奶就马上说:“他还小,没事的,只要他喜欢吃,就让他吃吧。”我马上又对昊昊说:“我们昊昊长大了,妈妈说的话,宝宝听懂了,对吗?”儿子很认真的点点头,真的把西瓜拿过来给我们吃。奶奶看到后很欣慰的说:“昊昊,真的长大了,学会分享了,学会感恩了。”
分析:
在儿子小的时候很粘人。白天一天没有见到我们到了晚上就很想粘我们,一点也不懂得关心父母,体贴别人。于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经常告诉他,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的,下班回来很累的。爸爸妈妈爱你,你也要爱爸爸妈妈!你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事,这样爸爸妈妈会很高兴的。现在6岁的儿子可以很安静的自己独自玩玩具,做游戏一个多小时。平时我还常常有意识地安排他做一些小事,如我们两个到大润发去买东西回家,我就让他帮忙拎一些小东西,妈妈打扫卫生的时候让他帮忙整理东西,自己的玩具玩好后一定放回原处……并时常表扬他“昊昊真棒会帮妈妈做很多事情了。”让他在对别人的帮助中感受到快乐。在我的要求和鼓励下,我觉得他懂事多了。我感到让孩子参加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也有利于促进他对家人的了解和关爱。
对于孩子的教育,让我觉得就像是在放风筝。如果父母一直拽住这根线不放松,那么这风筝一定飞不高;你必须得慢慢松线,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去发展,去尝试,去探索,这样才能像风筝一样越飞越高。孩子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做得更好。
姐姐的故事:爱画画的女儿
女儿很喜欢涂涂画画,刚开始的时候,姿势和手型特别重要,但是,她每次总是不听我的话,随心所欲的乱画,一会用左手,一会用右手,特别是那些涂色,把颜色都涂在框框的外面,非常没有美观度。每次看她这样,我就忍不住上前想去纠正,她居然还顶嘴,也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还说她“笨死了,教了半天还不会。”等比较生气的话语。开始的时候她非常的有积极性,每天都主动练习画画,但是后来她好像变的不是很喜欢画画了,到最后完全没有了兴趣,家里准备的卡通的填色本,她都不愿意去碰。我感到非常的困惑。
分析:
经过上网查资料、看教育书籍等途径我有了对孩子沟通方面新的认识。一开始我太习惯于采取批评、挑剔的态度来纠正他们的错误,无形间强化了孩子的错误行为,甚至让她产生严重的自卑心里。因为批评并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只会让孩子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和兴趣。父母应该要用鼓励的态度和行为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并在鼓励的过程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对新事物、对学习保持高度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潜能。同时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区分鼓励和称赞的区别,两者意思完全不相同:称赞注重的是孩子表现优异、超群,重视行为结果,强调比较和竞争,但是如果孩子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可能就放弃努力;称赞是外在的动力,鼓励常常用在孩子在努力和进步中的,重视孩子的行为过程,尤其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更加需要鼓励,鼓励成为孩子的内在动力,能够帮助孩子信任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后来我经过一番细想,就对女儿说:“我们今天开始你想什么时候画就什么时候画,我们不用太着急慢慢来,我相信你能画的很好的,曦曦很棒的。”曦曦说:“妈妈,那我为什会画在外面的”。我说:“没什么的,刚刚开始的小朋友都这样的,这是正常的,没有一个小孩子天生下来就会画画,都是一步一步,慢慢学的,我相信你。”在她表现的越来越好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赞美,“哇,你画的真的太好看了,有点小小画家的感觉呢”。为了支持她的画画兴趣,我特意给她报名参加绘画班,第一次课表现平平,后面的每次一课,她拿出的作品都会让我感受到她的进步,一次比一次画的好,成功的喜悦于是在我的心头融化开来……
共同的故事:姐姐弟弟的兴趣班
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都在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曦曦昊昊周围的小伙伴们都在上有学3门的,有学4门的,最多的有学到7门的。听到后我都替送学的爸爸妈妈累,不光要花金钱,还要花时间陪送,花精力陪学。工作了一天回家后,马不停蹄的送孩子出来上课,这样的学习家长和孩子都很辛苦。对于选择兴趣班,我的出发点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但是也不宜过多,必需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至今曦曦昊昊在中班时学习过一年的街舞,曦曦目前还在学习中国舞,两人目前共同学习了儿童绘画,其他兴趣班都没有参加。
分析:
孩子们的0~5岁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其实就是因为这段时间人所建立的不是各种知识和技能,而是如何面对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心态。求知欲,探索欲,好奇心……等等这些心理一旦被无趣繁琐的有意识灌输将会被破坏,儿童在进入学龄后将难以对新的知识产生兴趣,即使是有兴趣,经过更深入的学习后也很难保持热情。
所以我建议,如果您的孩子在五岁及以下,让孩子把自己的兴趣最大程度的自己探索和理解,成人不需要给予过多,过深的意见和指导,不要注重完成后的结果,重要的是过程中是否保持喜悦,和未来是否期待继续作业。如果您的孩子是五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可以报名兴趣班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但是一定要注意二点:1.兴趣班必需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如果这个兴趣班是家长渴望孩子去学的,那就毫无意义,更会弄巧成拙。2.深入学习后孩子将会进入反复的倦怠期,家长一定要勤于思考如何最大限度保留孩子学习的激情,并且尽可能的帮助孩子懂得坚持。
很多家长在看见自己朋友们的同龄孩子都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后,很难忍住不将孩子送进兴趣班,再加上孩子对此项兴趣浓厚至极,家长也往往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同龄人更加聪明,所以就提前送孩子进入了兴趣班,但是保留和帮助孩子建立想像力和创造力在国外早期幼儿教育当中是重中之重,在成功学中这两项也必不可少,如果提前进入兴趣班,这些能力很容易被破坏,孩子学到什么我们很容易看到,但他们失去了什么却往往被我们忽略。
因为不需要上兴趣班,曦曦昊昊的周末基本上都是我们的亲子时间,外出游玩,旅游,寒暑假里我们会长距离的外出一二次,因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旅游中他们了解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地域风情,同时也学会待人接物,学到了和在家里、书本里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暑假里我们去了福州、厦门,他们坐游轮登上了鼓浪屿,在胡里山炮台看到了真正的大炮,抱着了大榕树学会了一树成林的词语,在旅游中他们学会了很多待人接物的方法,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
学习不在于早晚或多少,而在于真正的掌握,和学到了什么。
教师点评:
马艳妈妈,能积极配合老师开展各项工作,遇事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家长到校衣着整洁大方,不穿背心,不穿拖鞋。进入校园时主动与门卫打招呼,按要求做好登记和停放车辆。在校内不喧哗,不随地吐痰,不随意围观教室;生活中时刻注意言传身教,是一位言行举止得体大方的好妈妈,在家庭教育中,很好地利用生活细节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做事有条理的性格,在平时注重对孩子多一些赏识、信任和期待的情感。注重首先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给孩子做好榜样。家校同步教育,使孩子半年来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因此被本班评为“文明家长”。
班主任:吴漪
马艳家长平时身体力行,做孩子的表率,用文明的言行教育孩子,鼓励孩子事事、处处使用文明语言,使之成为习惯。授予必要的待人接物,处世交友的礼仪教育。用积极的学风感染孩子,使自己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文明家长。注意言教、身教并重,坚持长期有恒地与孩子配合协调,坚持不懈地努力。每天接送孩子时,会主动引导孩子和老师打招呼,和其他家长交流也亲切自然,给大家留下与人为善的好印象。马艳家长还能引导孩子学习与小朋友分享玩具、好吃的东西,每次他们回老家或者去超市后,马艳总要带点好吃的糖果或者小玩具给小朋友一起分享,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呀,相信孩子在他的言传身教下,长大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善良的人。平时能积极配合老师开展各项工作,遇事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生活中时刻注意言传身教,是一位言行举止得体大方的好妈妈,因此被评为“文明好家长”。
班主任:姚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