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瓶子宝宝的新衣裳
日期:2019-09-17 16:00:55 作者:江海幼儿园

情景描述: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主题。

(展示幼儿带来的各种瓶子)师:今天老师把你们收集的瓶子宝宝请到了班里做客,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收集到的呢?

(1)你在哪里经常能看到这些废弃的瓶子呢?(演示课件:垃圾桶、垃圾箱、垃圾场)

(2)都有些什么瓶子?里面原来是装什么的?这些瓶子还能再利用吗?

小结: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瓶子,由于人们把瓶子里装的东西用完之后就随手扔掉,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那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是不是可以把它们变废为宝呢?

2、观看课件(装饰后的瓶子),了解瓶子还能用来装饰,能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逐一观看并讨论:

(1)这些漂亮的花瓶是怎么做成的?(演示课件:画、包、扎、捆、剪、贴)

(2)它用了哪些辅助材料?(油性涂料或彩绘颜料、旧花棉布、旧毛线、广告纸、旧缎带、旧麻布、旧麻线、干树叶、干花等)

这些瓶子宝宝穿上衣服后真漂亮,让我们也给自己的瓶子宝宝打扮一下吧!

3、分组进行操作,教师适时指导。

要求幼儿大胆想象动手创造,鼓励能力弱的幼儿积极完成。

4、互相欣赏、分享成功的喜悦。

(1)说一说:你准备把穿好衣服的瓶子宝宝放在哪里?(书桌上、客厅里等等)

(2)拍照游戏:请幼儿手拿瓶子宝宝自由结伴,老师为孩子们拍照留影纪念。

 

(3)播放欢快的音乐:让我们跟着音乐,与瓶子宝宝一起跳一回欢快的舞蹈!

问题探究:

组织教学活动导入非常重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能达到以“情”入题,以“奇”入题,以“疑”入题,以“趣”入题的效果,使幼儿能很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体。课件内容的选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它既是课件的实体,又是课件的根本。其它诸如表现形式、技术运用等均以内容为核心,服务于内容,而课件内容的选择又必须先从教学内容的特点着手。本活动教师以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瓶子为主要内容展开话题,使幼儿认识到原来瓶子用过了还可以再利用。

在说出一种瓶子的名称时,教师点击课件,画面瞬间切换到了已经是成品的瓶子。有用颜料画上图案的,有用布包扎瓶身的,有用绳子捆瓶口的,还有的是用干树叶或废旧图书、报纸等材料粘贴的。每个画面分别代表了画、包、扎、捆、剪、贴等技能,总之制作方法各有特色。这一部分与平时美工活动的流程是有所区别的,首先教师示范的这一步骤省略,减少了教师讲解与示范的时间,提供给幼儿更广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探索制作的方法。这样的展示比教师枯燥的讲解要生动的多,幼儿也对此比较感兴趣。其次是在仔细观察过后他们会发现这些瓶子是空的、没有装东西的、曾经用过的、生活中经常能看见的,使他们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当大屏幕切换到垃圾场脏乱的场景时,强烈的视觉冲击激起了他们要爱护环境的情感,活动的目的随之体现出来了。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