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描述: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重点:
大胆交流,用语言表达对端午节的喜爱。
活动难点:
多角度交流了解端午节的文化与特点。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教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教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故事欣赏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活动延伸
老师交代要求:请每个小朋友回家跟着爷爷奶奶做粽子,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可以将回家包粽子的视频或者照片发到群里,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其中的喜悦。
问题探究: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于简单了解粽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感知粽子的形状,里面有什么东西组成,为什么要包粽子和吃粽子。在活动中,我们加入了合作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动手尝试,同伴之间互相商量、讨论。例如:在节前,师幼一起布置活动室,班级中陈列、悬挂师幼一起收集制作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在节庆、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一这些过程中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提高了,反过来交往合作的成功,又会大大调动幼儿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在活动延伸处,让幼儿回家与爷爷奶奶一起包粽子,虽然他们不怎么不会包,但是在这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评析反思:
在此次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都很好,说出了粽子像什么东西,有着很强的发散性思维,回家后有一部分孩子与家里的长辈一起包粽子,吃粽子,感受到了节日的魅力。在此次活动中,我觉得我可以多融入端午节其他的代表物,从孩子熟悉的赛龙舟着手,一起亲子赛龙舟,相信孩子们会更加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