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让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更有效
日期:2018-11-14 15:50:25 作者:江海幼儿园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个别化学习活动已然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为幼儿学会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随着个别化活动在幼儿园风风火火的开展着,问题却也接踵而来:

1、目的性差,不知道做什么。

部分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显得有些茫然,对于简单的内容缺乏兴趣,对于难一点的内容又望而却步,经常在活动中无所事事。 特别是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往往只满足于对材料的随意摆弄,缺乏主动学习的目的性。

2、层次性差,缺乏能力差异。

个别化活动的内容主要是老师根据主题的核心经验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预设为主。虽然在内容材料的投放过程中,老师知道要力求多样化、体现层次性,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但在现实中,有时会因为场地、空间等原因无法一一落实,亦或是,老师没有及时地捕捉并关注到区域中的现象从而没有及时调整活动材料,而导致个别化学习活动不能满足每位幼儿的需求。

3、自主性差,被动学习为主。

班中部分幼儿长期偏爱一个活动区,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选择了其他区域,但往往在此区域中自主性学习不够,依赖老师过多,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便喜欢寻求老师的帮助,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旦老师离开,活动就有可能进行不下去。

为了解决以上的一些问题,我们尝试在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投放一些平板电脑、教学机、CD录音机等多媒体设备,以此促使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一、有效激发兴趣点

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动画片是大多数幼儿都喜欢的活动。借鉴以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以动画导入激趣的方式,我们尝试将动画引入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尝试主动模仿、自主学习。

在表演区中,我们通过教学机播放一些动画片,吸引一些平时从来都不来表演区的幼儿(特别是男孩子)主动到表演区活动。例如,老师一边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一边引导幼儿玩与其内容相对应的角色扮演,并尝试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表演出来。边看边演,对能力弱的幼儿大大的降低了难度,使他们愿意参与到故事表演当中。能力强的幼儿,则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制作故事表演中需要的一些道具,如《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动物头饰、荷叶、与角色相匹配的服装等,以此丰富表演的内容。又如,充当导演的角色,安排故事表演中的角色分工、出场顺序等,体现活动中的合作性。

当然,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上网搜索自己喜欢的歌曲、舞蹈等进行学习、表演,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提供的一些乐曲。

二、巧妙解决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难点则是从幼儿实际出发,幼儿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幼儿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亦是如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