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和夷
单位: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女儿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她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从未为人父母的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摸索、学习和进步,有时候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幼儿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无害的,生活习惯好,就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良好;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成绩,教育是习惯的培养,如果我们教育的后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幼儿的可塑性很好则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来说是受益终身的,我们从小就很注重对她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家庭成员对孩子要求一致,教师之间要求要一致,家庭与班级教师要求也应一致,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有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爷爷奶奶则放纵,好习惯难以养成。许多家长反映,幼儿最听老师的话,老师怎么说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碰到什么问题是否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往往效果良好。如有些幼儿在家中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帮忙做,对长辈不讲礼貌,但在幼儿园值日生做得认真负责,对老师有礼貌,有的幼儿有幼儿园能很好地吃饭、穿衣,而在家却做不到。家长能及时把幼儿在家的不良表现反映给老师未经,老师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而转变幼儿种种不良习惯。
中班开始,我们给她订阅了大量的儿童杂志,比如《娃娃画报》、《东方娃娃》等,还购买了不少的绘本图书,女儿都很喜欢。每晚床上半个小时的故事朗读、陪她一起找不同等等,不仅使她在无形中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并且还培养了她做事专注的能力,习惯的培养一点一点养成。
二、父母的陪伴不可或缺
童年是幸福的起点,父母怎么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幼儿园阶段,更是孩子人格养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孩子在三岁以前需要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特别是母亲。亲密关系的建立,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以及减少入园时的分离焦虑,甚至家庭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需要在每天固定时间双方一起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来,无论是聊天,还是讲故事。要进行一定时数的有效陪伴,我们这里说的有效陪伴是能够真正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不是指爸爸妈妈坐在一边,让孩子自己活动,也不是简单的询问孩子今天做了什么啊,吃了什么啊等类似话题,而是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与孩子互动。
虽然我们工作都比较忙,但是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有时间,就会带她出去玩,和她一起运动,散步、骑车、游泳、打羽毛球等等。所以,曹雨昕也是个比较喜欢运动的小女生。因为在我们看来,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发展的长远之计,身体到任何时候都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学习还是工作。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结束一天工作特别疲惫的时候,去坚持和孩子互动、陪伴孩子、给孩子讲故事,这对任何父母来讲都会是一种挑战。在这里还是给各位父母一个建议,如果真的很疲惫就请直接告诉你的宝贝,“今天爸爸妈妈真的很累,所以明天再陪你好吗?”尽量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与孩子互动,孩子对父母的情绪最敏感,孩子会感觉到你的敷衍,有效陪伴是父母在育儿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看来,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好榜样。孩子的思维虽然是具体形象的思维,但又十分喜欢模仿。榜样和示范可使孩子有规可循,有样可学。生活中有很多好榜样,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去注意,否则,孩子也可能视而不见。榜样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小朋友。但家长是孩子直接学习的榜样,所以,家长要十分检点自己的言行,处处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当孩子呱呱落地时,感到最亲切、最熟悉的莫过于母亲了。而在幼儿时期,接触最多的也是父母。父母的一官一行无不每时每刻影响着孩子。父母的育语、举止、习惯、爱好、性格等、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要使自己的孩子品行端正,举止有礼,爱学习,爱劳动,必须从父母做起,通过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和教育孩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时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书……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我国古代家训教化中也非常注重父母的道德修养,要求父母正身率下,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家庭成员,不得偏私。只有父母能够以身立范,孩子才能真正得到良好的教育。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也要尽力做到,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比如对于女儿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想要她喜欢看书,多看书,那我们首先就要自己拿起书来,而不能一天到晚都在刷屏;我们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机,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克制对手机的欲望;我们规定了她周一到周四不能够看电视,那么我们就不能当她一个人在房间看书的时候,自己却躺在沙发上一个一个不停地改换频道。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氛围是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营造出的人际交往情境和氛围,它对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家庭成员生活及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它包括家长的文化素养、行为习惯、生活态度、思想境界以及性格气质等。主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形成有共振性和弥散性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儿童来说,家庭是其成长的首要环境因素,因此家庭教育氛围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的心理品质及人格发展。
幼儿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无论教育目标多高,要求多严,学习内容如何丰富,都必须简洁、和谐、淡泊,否则就无法持久。水是淡的,唯其淡才能长久引用,米面也是淡的,唯其淡,才成为人的主食而一生不厌。家庭教育时间长,如果教育调门高,能持续多久呢?教育气氛太浓,或频繁说教,谁能受得了?家长常常在嘴里重复着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就不是家庭教育,而是矫揉造作了。如果家长不讲究教育节奏,张弛有度,造成教育气氛太浓烈,就会失去家庭教育的特色,教育难以为继。因此适合于孩子学习的家庭教育气氛不宜太浓,节奏缓一些,气氛和谐一些才行。
要使孩子能够比较顺利地成长,我们认为,家庭环境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有营造良好氛围的意识。为了让孩子爱看书,我们购买了不少的书籍,闲暇之余,一家三口通常会各自捧着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我们享受其中。我们一起逛新华书店,挑选各自喜欢的书,我们一起去图书馆,我们一起去看刚出的大片,让孩子在美好的家庭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孩的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我们为人父母的负重前行。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那就让我们从细节开始,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教师点评:
曹雨昕爸爸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即宽松又严厉,重视孩子的教育工作,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育孩子健康活泼的个性;能认真总结科学育儿的经验,愿意和其他家长们分享成功的育儿经验;认真参与支持家长委员会工作,协助老师开展亲子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教育等,全面支持幼儿各项活动。
班主任:万燕
